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5
1
自我挑戰組

《金剛經》三十天閱讀之旅: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5

《金剛經》Day 5:無得無說 — 沒有固定 SOP,悟是活的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(第 7 品 無得無說分)到了《金剛經》第七品,佛陀和須菩提談到一個核心觀念:佛法不是一套可以「固定傳授」的東西。沒有哪個明確的 SOP 可以保證讓人開悟,也沒有什麼「東西」叫做覺悟,可以被真正得到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悟的方法:有人可能從靜坐裡悟到,有人可能從生活經驗裡悟到;甚至同樣一句佛經,不同人聽會有不同感受。這就是佛說「無得、無說」:沒有固定的「所得」,佛也沒有「固定的法」在說。這一品的意思聽起來很空,但其實是提醒我們,不要執著在「固定的說法」上,而要去體驗、去實踐。

原文區

第 7 品 無得無說分

 「`須菩提`!於意云何?如來得`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`耶?如來有所說法耶?」
 `須菩提`言:「如我解佛所說義,無有定法,名`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`;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。
 何以故?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、不可說;非法、非非法。所以者何?
 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,而有差別。」

意思整理

  • 第 7 品〈無得無說分〉
    佛問:如來有沒有得到「無上正等正覺」?有沒有說什麼固定的法?
    須菩提回答:沒有「固定的法」可以說,佛所說的法也不能執著,不是「法」,也不是「非法」。
    為什麼?因為真正的智慧是活的,是無為而自然的,每個賢聖所體驗的也各有差別。

簡單心得

這一品在提醒我們:
佛法不是一套「固定的 SOP」,也不是說照著做就能保證開悟。覺悟沒有一定的形狀,也不是能被「拿到」的東西。

就像寫程式一樣:
老師可以教語法、流程控制、設計模式,但「真正成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工程師」卻沒有 SOP。
有人是在專案中卡很久,突然開竅;有人是在 debug 的痛苦中,慢慢摸索出來。
佛法的學習也是這樣,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體驗與領悟。

技術是死的,悟是活的。
學習不是照抄,而是要把它轉化成屬於自己的理解。這正是「無得、無說」的精神。

結語

佛法不在書本裡,而在我們的體驗裡。文字和語言只是「指月的手」,能幫我們看方向,但看見月亮之後,手就可以放下。不要執著於「法」或「非法」,而是用心去體驗,找到屬於自己的悟。

在 IT 的世界,懂得「無得無說」,代表不執著於某一種工具或技術,而是能掌握原理,隨時調整、隨時應用。
這樣的靈活,才是真智慧。

參考

補充

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是梵語的音譯,意為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指佛教中最高、最圓滿的覺悟境界,為佛陀所證得的智慧。 證得此覺悟即是成佛,是佛教修行所追求的至高目標。
阿耨多羅(Anuttara):意為「無上」、「至高」。
三藐(samyak):意為「正」、「平等」。
三菩提(sambodhi):意為「正覺」、「普遍的智慧」、「了悟」。


上一篇
《金剛經》Day 4: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;佛法如筏,渡河則放
下一篇
《金剛經》Day 6:功德沒有高下,付出皆平等
系列文
《金剛經》三十天閱讀之旅:初學者的經典探索25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